紧急避孕药单次使用可降低怀孕风险,但存在避孕失败可能,具体效果与服药时间、药物类型及个体差异有关,需关注月经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紧急避孕药主要通过高剂量孕激素如左炔诺孕酮或抗孕激素如米非司酮延迟排卵、干扰受精卵着床。单次服用后12小时内避孕效果最佳,超过72小时有效率显著下降。药物对已完成的受精过程无效,不能替代常规避孕。
同房后24小时内服用左炔诺孕酮片避孕成功率约95%,48小时降至85%,72小时后不足60%。月经周期中排卵期前后服药失败率更高,若服药后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仍可能怀孕。
体重超过70kg者药物效果可能减弱,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药物吸收,同时服用抗生素、抗癫痫药等会降低药效。部分女性服药后会出现撤退性出血,但月经延迟超过1周需验孕确认。
单次使用可能引发恶心23%、头痛18%、乳房胀痛等反应,多次使用会导致月经紊乱31%。青少年内分泌系统未稳定,频繁使用可能影响卵巢功能,1年内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服药后14天未恢复月经需验孕,确认怀孕需及时就医。建议后续采用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避孕套等常规措施。若出现严重腹痛或异常出血,需排查宫外孕风险。
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胃肠道反应,适量补充维生素B6缓解恶心症状。保持充足睡眠调节内分泌,服药后3个月内定期记录月经周期。紧急避孕药不能预防性传播疾病,青少年更应建立安全性行为意识,医疗机构可提供免费避孕咨询和常规避孕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