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奶不当可能导致乳腺导管损伤、乳头皲裂或乳腺炎,正确手法和工具选择是关键。
频繁或暴力挤奶可能造成乳腺导管机械性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哺乳期女性需掌握正确挤奶手法:拇指与食指呈C型按压乳晕边缘,避免直接挤压乳头。产后可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医用级吸奶器时选择适宜负压档位。
干燥摩擦易导致乳头表皮开裂,细菌可能经破损处入侵。建议哺乳前后涂抹羊脂膏保持湿润,选择棉质透气哺乳文胸。已发生皲裂时可暂时使用乳头保护罩,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引发乳腺炎,表现为发热伴乳房硬块。每2-3小时规律排空乳汁,发现硬块可用卷心菜叶冷敷消肿。出现38℃以上发热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安全哺乳期用药。
长期不当外力拉扯可能破坏乳房悬韧带。穿戴具有承托力的运动文胸,每日进行胸肌锻炼如跪姿俯卧撑、哑铃飞鸟等增强支撑力。哺乳期控制单次挤奶时间在15分钟内,避免持续负压吸引。
反复摩擦会导致乳晕周围皮肤角质层受损。选择硅胶材质吸奶护罩减少摩擦,使用后立即涂抹维生素E乳。出现湿疹样改变时可短期应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不超过2次。
哺乳期每日需补充2000ml水分,摄入富含卵磷脂的鸡蛋、豆浆帮助乳汁顺畅。进行扩胸运动改善循环,睡眠时避免压迫乳房。选择内侧有蜂窝设计的吸奶器护罩,使用前后用专用消毒器处理。出现持续刺痛或血性溢液应立即乳腺科就诊,排除导管内病变可能。非哺乳期女性避免随意挤压乳房,异常泌乳需检查泌乳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