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失调主要由抗生素滥用、饮食结构失衡、免疫缺陷、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
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会无差别杀灭有益菌群,破坏阴道、肠道等部位的微生态平衡。治疗需停用非必要抗生素,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酪酸梭菌活菌散,配合发酵食品调节。
高糖高脂饮食会促进有害菌繁殖,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则减少益生菌营养来源。调整饮食需增加燕麦、红薯等膳食纤维,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泡菜,限制精制糖和反式脂肪摄入。
HIV感染、化疗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无法维持正常菌群平衡。需治疗原发病,注射丙种球蛋白提升免疫,同时口服布拉氏酵母菌等耐抗生素益生菌辅助。
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病会改变局部pH值和营养环境。控制血糖需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肠道炎症可用美沙拉嗪,同步补充鼠李糖乳杆菌调节菌群。
熬夜、酗酒、过度清洁会破坏菌群稳定性。纠正需保证7小时睡眠,避免酒精刺激,使用pH4.5弱酸性洗液清洁外阴,减少阴道灌洗。
日常可食用纳豆、味噌等发酵食品补充益生菌,每周进行快走、瑜伽等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女性需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男性应避免久坐压迫会阴。出现持续腹泻、异常分泌物时需进行粪便菌群检测或阴道微生态评价,严重者需采用粪菌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