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寄生虫感染可能由疥疮、阴虱病、头虱病、体虱病或蠕形螨病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原体针对性治疗。
1、疥疮:
疥螨寄生在皮肤角质层引发剧烈瘙痒,夜间加重,常见指缝、腕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隧道状皮损。治疗需使用10%硫磺软膏全身涂抹,连续3天,同时煮沸消毒衣物床品。严重者可口服伊维菌素。
2、阴虱病:
阴虱通过性接触或共用衣物传播,叮咬私处皮肤导致蓝灰色斑和瘙痒。剔除阴毛后局部使用0.5%马拉硫磷洗剂,配偶需同步治疗。贴身衣物需60℃以上高温清洗。
3、头虱病:
儿童常见头虱通过头部接触传播,表现为头皮瘙痒和白色虱卵附着。使用1%扑灭司林洗发液浸泡10分钟后冲洗,配合细齿梳清除虫卵。校服、帽子需密封消杀。
4、体虱病:
卫生条件差易引发体虱,在衣缝处繁殖并叮咬躯干皮肤。所有衣物需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处理,皮肤涂抹苯甲酸苄酯洗剂。群体生活者需集体灭虱。
5、蠕形螨病:
毛囊蠕形螨过度增殖导致面部潮红、丘疹,免疫力低下者易发。外用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杀螨,联合茶树精油洁面。避免共用毛巾可预防交叉感染。
寄生虫感染期间需加强蛋白质摄入促进皮肤修复,如鸡蛋、鱼肉;避免搔抓继发感染。日常保持干燥通风环境,贴身衣物每日更换并用烘干机高温处理。集体单位发现病例需立即隔离治疗,接触者预防性用药。皮肤持续红肿化脓需就医排除合并细菌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