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萎缩可能由卵巢功能衰退、长期雌激素缺乏、手术损伤、慢性炎症或肿瘤放疗等因素引起。
绝经后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逐渐变薄萎缩。治疗需根据年龄和症状选择激素替代疗法,如口服雌二醇、贴皮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同时监测乳腺和子宫内膜安全性。
产后哺乳期、过度节食或运动导致的低雌激素状态,可能引发暂时性子宫萎缩。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豆制品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补充植物雌激素或戊酸雌二醇片。
子宫动脉栓塞术、多次宫腔操作或子宫部分切除术后,局部血供减少导致组织萎缩。术后需定期超声复查,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血液循环,严重者考虑血管重建手术。
慢性子宫内膜炎反复发作会破坏内膜基底层,常见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完成6-9个月抗结核治疗,联合宫腔灌注透明质酸钠促进内膜修复,必要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盆腔肿瘤接受放疗后,电离辐射直接损伤子宫肌层和血管。预防性使用GnRH类似物可暂时抑制卵巢功能,治疗后通过低剂量雌激素缓释环局部给药,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组织缺氧。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摄入,适量食用亚麻籽和石榴等抗氧化食物;避免久坐,每周进行3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支撑力;绝经后女性每年需完成妇科超声和骨密度检查,出现异常出血及时就诊。合并骨质疏松者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维持适度日照促进钙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