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激素波动、乳腺导管扩张、药物副作用、乳腺炎症或肿瘤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判断。
妊娠期、哺乳期或月经周期变化会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分泌透明或乳白色液体。非妊娠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抗抑郁药也可能引发类似现象。治疗需排查药物因素,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配合溴隐亭等药物调节激素。
乳腺导管内壁细胞脱落堆积形成栓子,导致导管扩张并分泌黄色黏稠液体。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可能伴随乳头凹陷。治疗采用导管冲洗术,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日常可用热敷缓解胀痛。
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乳腺导管引发炎症,产生脓性分泌物伴红肿热痛。需取分泌物培养后使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形成脓肿则需切开引流。
乳腺纤维瘤或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导致血性或浆液性溢液,超声或钼靶可鉴别。较小肿瘤可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较大病灶需传统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认性质。
导管内癌或佩吉特病会出现单侧乳头血性溢液,伴随皮肤橘皮样改变。确诊需穿刺活检,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配合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方案。
日常避免挤压乳头,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限制高脂肪食物。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哺乳期女性需保持泌乳通畅,预防淤积性乳腺炎。绝经后女性突然出现溢液应优先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