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瘙痒可能由阴道炎、外阴皮肤病变、过敏反应、激素变化或不良卫生习惯引起。
细菌性阴道病或念珠菌感染是常见诱因,表现为白带异常伴瘙痒。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如甲硝唑栓剂治疗细菌感染,克霉唑乳膏对抗真菌,口服氟康唑适用于反复发作病例。日常需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外阴湿疹或皮炎会导致持续瘙痒,多与局部潮湿、摩擦有关。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使用含氧化锌的护臀霜隔离刺激,严重时需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建议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减少摩擦。
卫生巾、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立即停用可疑产品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患处,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口服西替利嗪缓解症状。建议更换为无香型卫生用品。
绝经期雌激素下降会导致外阴干燥瘙痒。短期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黏膜状态,补充维生素E增强皮肤屏障,严重者需激素替代治疗。日常可适量增加豆制品摄入。
过度清洁破坏菌群平衡可能引发瘙痒。改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月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运动后及时清洗汗液。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的同时,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一次即可。饮食上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出现持续瘙痒、异常分泌物或皮肤破损时,需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糖尿病等潜在疾病。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