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出现杂质可能与茶叶品质、冲泡方式、水质或容器清洁度有关,常见于茶毫、茶渣或水垢沉积。
1、茶叶自身:
茶叶表面的茶毫绒毛或碎屑在冲泡时脱落属于正常现象,尤其白茶、碧螺春等茶类。茶毫富含氨基酸,不影响饮用。处理时可用茶滤过滤,或静置后饮用上层清液。
2、冲泡方式:
高温急冲易使茶叶细胞破裂释放杂质,建议控制水温绿茶80-85℃,红茶90-95℃并采用沿杯壁缓注水的方式。避免用力搅拌或长时间闷泡,减少茶渣析出。
3、水质影响:
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加热后形成白色水垢,可选用纯净水或安装净水器。自来水含氯较高时可能产生悬浮物,煮沸后静置再冲泡能改善。
4、容器清洁:
茶具残留茶垢或洗涤剂会导致杂质混入,紫砂壶需定期用沸水煮洗,玻璃杯可用小苏打擦拭。避免使用金属器皿长时间存茶,防止氧化沉淀。
5、储存问题:
茶叶受潮霉变会产生絮状物,需密封避光保存。普洱等紧压茶需先洗茶去除陈化杂质,散茶冲泡前可轻抖去除灰尘。
日常饮茶建议选择完整原叶茶,搭配软水冲泡。绿茶可搭配柠檬片促进茶毫沉淀,黑茶类洗茶后更纯净。茶汤冷却后出现的轻微浑浊冷后浑为正常氧化现象,温热后即恢复清澈。长期饮用含杂质茶水可能刺激肠胃,儿童及消化弱者建议过滤饮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