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切除可能引发生育能力下降、性功能影响、局部疼痛、心理压力、激素水平波动等后遗症。
附睾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重要器官,切除后可能导致精子运输受阻。单侧切除可能保留部分生育能力,双侧切除则可能造成不育。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可考虑术前冷冻保存精子或术后通过睾丸穿刺取精结合辅助生殖技术。药物治疗如克罗米芬可能刺激生精功能,但效果因人而异。
手术可能损伤输精管或神经血管束,导致勃起功能障碍。约15%-20%患者报告性欲减退或射精量减少。可采用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真空负压装置或阴茎假体植入等治疗。心理疏导联合盆底肌训练能改善部分功能异常。
术后约10%患者出现慢性阴囊疼痛,可能与神经损伤或瘢痕形成有关。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塞来昔布、局部神经阻滞或超声波理疗可缓解症状。顽固性疼痛需行精索神经切断术等外科干预。
生育能力改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尤其对未婚青年影响显著。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体像障碍,加入病友互助小组有助于心理调适。必要时使用SSRI类药物舍曲林、帕罗西汀控制情绪症状。
附睾分泌的α-糖苷酶减少可能影响睾酮代谢。建议术后3-6个月检测性激素,出现睾酮低下<3ng/ml可采用十一酸睾酮注射或透皮贴剂补充。定期监测红细胞压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术后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多摄入锌元素牡蛎、牛肉促进恢复。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选择散步或游泳等温和锻炼。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改善血液循环,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出现持续发热或伤口渗液需及时复查,每年进行生殖系统超声和精液分析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