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女性体毛减少可能与激素变化、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或皮肤病变有关。
更年期前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雄激素分泌减少是主要原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毛囊对激素敏感性降低,表现为腋毛、阴毛稀疏。治疗可考虑激素替代疗法,如口服雌二醇、贴片型雌激素或局部涂抹黄体酮凝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长期缺乏蛋白质、锌、铁等营养素会影响毛发生长周期。素食者或节食人群易出现毛发脱落。建议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多吃牛肉、牡蛎、菠菜等富铁食物,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会干扰毛囊代谢。甲减患者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控制TSH在0.5-2.5mIU/L;糖尿病患者应维持糖化血红蛋白<7%,可改善毛发再生。
长期使用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化疗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毛发生长。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改用米诺地尔溶液外涂刺激毛囊,每日2次持续3个月可见效。
扁平苔藓、硬皮病等皮肤病会导致局部毛发脱落。需皮肤科活检确诊,采用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或窄谱UVB光疗,严重者口服环孢素A每日3mg/kg体重。
日常建议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沐浴露。烹饪多用亚麻籽油、核桃等富含Omega-3的食物,睡前按摩头皮或体毛稀疏区域5分钟。突然大面积脱毛需排查垂体瘤等器质性疾病,建议性激素六项和头部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