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松弛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改善,主要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相关。
多次阴道分娩是盆底松弛的主因,胎儿通过产道时拉伸盆底肌肉及韧带。产后42天起可进行凯格尔运动: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每日3组每组15次。电刺激治疗通过探头激活盆底肌,每周2次连续6周。
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胶原蛋白流失,盆底支撑力减弱。局部涂抹雌三醇软膏配合口服替勃龙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瑜伽中的桥式、猫牛式动作能增强盆底肌群耐力。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增加腹腔压力。膳食纤维摄入每日不少于25克,推荐燕麦、火龙果。腹式呼吸训练: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每日练习20分钟。
重度脱垂需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采用聚丙烯网片加强支撑。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压力性尿失禁,术后留置导尿管3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将阴道顶端悬吊于骶岬,住院周期5-7天。
子宫托分为环形、球形等型号,需定期消毒更换。阴道哑铃从20克开始训练,逐步增加至60克。生物反馈仪通过可视图像指导收缩力度,每次训练30分钟。
日常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BMI控制在18.5-23.9之间。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促进胶原合成,游泳和快走每周3次增强核心肌群。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出现漏尿或下坠感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