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身高变矮主要与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化、脊柱压缩性骨折、肌肉萎缩及姿势改变等因素有关。
骨量流失导致骨骼脆弱,脊椎椎体受压变形是身高缩水的主因。钙质吸收能力下降、雌激素或睾酮减少加速骨质流失。治疗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维生素D3,药物可选唑来膦酸注射液或阿仑膦酸钠,严重者考虑椎体成形术。
椎间盘水分含量随年龄递减,厚度减少使脊柱缩短。长期负重劳动或久坐加速退化。物理治疗包括腰椎牵引、核心肌群训练,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塞来昔布等消炎镇痛药。
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压缩骨折,常见于胸腰段。骨折愈合后椎体高度无法恢复。急性期需卧床配合支具固定,疼痛剧烈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日常需避免提重物。
腰背肌群萎缩降低脊柱支撑力,导致驼背姿势。缺乏锻炼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是诱因。建议进行游泳、靠墙站立等抗阻训练,每日补充乳清蛋白30克。
长期不良体态使脊柱曲度异常,视觉上身高降低。需纠正含胸驼背习惯,使用人体工学座椅,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改善体态。
日常需保证每日500ml牛奶或300g豆腐的钙摄入,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太极拳锻炼。睡眠时选择硬板床,避免过高枕头。定期骨密度检测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50岁以上女性及65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检查。脊柱明显变形伴疼痛时需骨科评估是否需矫形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