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不给抚养费可通过协商调解、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向公安机关报案、提起民事诉讼、申请支付令等方式解决。抚养费纠纷通常由经济困难、故意逃避责任、对判决结果不满、缺乏法律意识、存在其他矛盾等原因引起。
双方可通过亲友或社区工作人员介入协商,明确抚养费支付标准和周期。协商时需保留书面记录或录音证据,若达成协议可共同到公证处进行公证。这种方式成本低且有利于维持亲子关系,适合矛盾未激化的情形。
对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调解书,可向原审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需提供对方财产线索。法院可采取冻结账户、查封财产、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执行过程中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行为,可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当对方恶意拖欠且金额较大时,可能涉嫌遗弃罪。需收集转账记录、催要证据等材料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后,经侦查确认构成犯罪的,将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最高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未经过司法程序确定抚养费的,可向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诉讼中要提供亲子关系证明、子女开支凭证等证据。胜诉后可同时主张逾期利息,法院判决的抚养费标准通常参照对方收入20%-30%比例确定。
对于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抚养费纠纷,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提交申请书需附抚养协议或判决书复印件,法院审查后15日内发出支付令。对方收到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支付令即具强制执行力。
处理抚养费纠纷时应注意定期收集子女教育医疗等支出凭证,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留存支付记录。可向当地妇联或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经济困难群体可申请减免诉讼费用。长期拖欠的可要求法院一次性执行未来多年的抚养费,同时关注子女心理状态避免因此产生焦虑情绪。日常沟通中避免激化矛盾,优先通过合法渠道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