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生殖科普 > 成人性教育

中医对“性器官”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9-01-24 11:23:41

中医的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和一些观念的束缚,中医古代的人体解剖学一蹶不振。

比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的完整是对父母的孝道,那还怎么解剖呢?

性器官一向被视为亵物,而不宜公开讨论,所以,中医对性器官的描述较少,而且主要是对外性器官有一些粗浅而不准确的描述。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古籍中对于性器官的描述,希望对大家读古籍有一些帮助。

1

男性性器官

阴茎:中医古籍中有“茎”、“玉茎”、“宗筋”、“阳物”等名称。《内经》中有“茎中痛”的记载。

龟头:中医古籍中有“阳锋”、“阴干”等名称。

阴囊:中医古籍中有“肾囊”、“绣球”等名称。

睾丸:中医古籍中有“外肾”、“卵子”、“肾子”、“卵核”等名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的记载;《针灸甲乙经》有“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的记载;《证治准绳》有“小肠系于睾丸系会”的记载。

中医古籍中的“睾系”,应该和现代解剖学中的附睾、附睾管、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等输精管道相似。

中医古籍中的“茎垂”是阴茎和阴囊的名称。《灵枢·刺节真邪篇》有“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阴筋”,指睾丸系带。

“阴器”,有的指阴茎,有的指外生殖器的总称。

“下窍”,指前阴尿道(有认为包括精窍)和后阴肛门。

此外,中医还有“肾主生殖、藏精”和“精宝”的概念,所以,历来都将肾作为主宰性和生殖的主要器官。显然,中医所说的肾和精室的功能,与现在西医学中的性腺的功能相似。

2

女性性器官

子宫:其名称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的紫石英条下。

《内经》中则称为“女子包”、“胞中”、“子脏”。

《格致余论·受胎论》对其形态有所描述,谓“阴阳交构,胎孕乃成,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类经附翼·求正录》则认为“子宫,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

子宫颈:中医古籍称为“子门”。《类经》认为“子门,即子宫之门也。”

阴道:中医古籍称为“产道”。

阴道口:中医古籍称为“阴门”、“产门”、“玉门”等。

外阴:中医古籍称为“阴户”。

中医古籍的“子肠”,泛指子宫及阴道壁。在一些专著,如《养生方》、《医心方》、《素女经》中有“笄光”、“封纪”、“涧瓠”、“鼠妇”、“谷实”、“麦齿”、“婴女”、“反去”、“何冥”、“去豉九”、“赤珠”、“昆石”等称法。

有人主认为,古籍中的“中极”可能指阴道口,“琴弦”可能指入阴道一寸处,“麦齿”可能指入阴道二寸处,“婴女”可能指入阴道三寸处,“昆石”可能指入阴道四寸处,“谷实”可能指入阴道五寸处。可供参考。

关键词: 阴道 射精管 阴茎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