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亏虚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疗法、穴位按摩、作息调整等方式改善。气血亏虚通常由营养不良、慢性失血、过度劳累、久病体虚、先天不足等原因引起。
日常可多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气血食材,搭配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黄芪枸杞乌鸡汤等药膳,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长期营养不良者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12摄入,素食人群可增加黑芝麻、黑豆等植物性补血食材。
常用中成药包括八珍汤、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需中医辨证使用。严重贫血者可配合复方阿胶浆、生血宁片等制剂。中药调理需持续2-3个月经周期,更年期女性可搭配四物汤加减。注意感冒发热期间应暂停温补类药物。
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避免剧烈运动耗气,可练习腹式呼吸增强气血运行。久坐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配合足三里穴位拍打。冬季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及时保暖。
重点按摩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补气益血穴位,每日早晚各按压5分钟。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效果更佳,月经期暂停腹部穴位刺激。头晕症状明显者可加按百会穴,失眠者配合涌泉穴按摩。
保证每日23点前入睡,午间小憩30分钟。避免熬夜伤阴,用眼过度者每小时远眺5分钟。冬季注意足部保暖,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长期脑力劳动者建议每工作1小时闭目养神,保持情绪舒畅。
气血亏虚患者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推荐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避免大汗淋漓。饮食注意荤素搭配,经期后连服3-5天红枣红糖水。冬季可适当增加核桃、板栗等坚果摄入,忌食冷饮。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思虑伤脾。症状持续3个月未改善或出现心悸、晕厥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备孕女性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调理,老年人需警惕营养不良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