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综合症属于生理性现象而非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前出现的情绪波动、乳房胀痛等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主要诱因包括激素水平波动、神经递质变化、心理压力、饮食失衡及缺乏运动。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直接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分泌,尤其是黄体期后期激素骤降可能引发焦虑、易怒等情绪症状。这类生理性变化可通过规律作息、热敷腹部缓解。
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减少与经期综合症密切相关,可能加重对疼痛的敏感度。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燕麦有助于促进血清素合成。
长期压力或情绪紧张会放大经期不适感,形成恶性循环。正念冥想、心理咨询等干预能有效降低症状严重程度。
高盐饮食易导致水钠潴留引发水肿,咖啡因摄入过量可能加剧乳房胀痛。建议经前一周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增加镁元素含量高的坚果、深绿色蔬菜。
久坐不动会减缓盆腔血液循环,加重痛经和疲劳感。每周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调节内分泌功能。
经期综合症持续时间通常为月经前1-2周,症状多在月经来潮后自行消退。日常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维生素B6、钙和欧米伽3脂肪酸;选择瑜伽等舒缓运动改善盆腔供血;疼痛明显时可尝试热敷下腹部。若出现持续严重的抑郁情绪或影响日常生活的躯体症状,需就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记录月经周期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药物干预,如短期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