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艾滋病筛查通常需进行2-3次,分别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分娩前完成。检测频率主要与感染风险阶段、窗口期规避、母婴阻断时效、检测方法差异以及随访管理需求等因素相关。
孕早期检测可发现孕前已存在的感染,孕中期复查能识别妊娠期间新发感染。高危行为孕妇需增加检测次数,如性伴侣为HIV阳性或静脉吸毒者。
HIV抗体检测存在6-12周窗口期,孕早期阴性者需在孕28周复检。第四代联合检测抗原抗体可将窗口期缩短至2-4周,但仍需后期验证。
孕晚期发现感染仍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分娩前检测结果决定产时用药方案,未经治疗的感染者母婴传播率达15-45%,规范干预可降至1%以下。
初筛采用ELISA法,阳性者需WesternBlot确诊。快速检测适用于急诊分娩孕妇,20分钟出结果但需双重验证。核酸检测用于窗口期和高危暴露后检测。
HIV阳性孕妇需每月监测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新生儿出生后6周内进行HIV-DNA检测,母乳喂养者需持续随访至断奶后3个月。
建议所有孕妇在首次产检时完成HIV免费检测,孕晚期复查应不晚于34周。日常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等血液暴露行为,保持单一性伴侣。感染孕妇应严格遵医嘱服用齐多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选择剖宫产可进一步降低传播风险。哺乳期应完全使用配方奶粉替代母乳喂养,定期带婴儿至定点医院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免疫接种。配偶需同步检测并接受安全性行为指导,家庭内做好个人卫生用品消毒隔离。
关键词: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