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常识涵盖生理护理、疾病预防、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月经周期管理、妇科疾病识别、科学避孕方式、心理健康维护和定期体检意识。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持续3-7天。记录月经周期有助于发现异常,如周期缩短至20天以内或延长超过35天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问题。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出现严重痛经或经量异常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
常见妇科疾病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异常白带颜色发黄、带血丝、豆腐渣样、外阴瘙痒、性交疼痛可能是感染征兆。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定期宫颈癌筛查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非经期出血可能涉及子宫内膜息肉或内分泌紊乱。
短效避孕药正确使用有效率可达99%,适合月经不调女性;宫内节育器适合已生育女性,需注意防止脱落或移位。紧急避孕药仅作为补救措施,频繁使用会导致月经紊乱。避孕套能双重预防性传播疾病,使用前需检查是否破损。
经前期综合征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等症状,通过有氧运动和钙质补充可缓解。产后抑郁多发于分娩后6周内,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失眠,需家人支持及专业心理干预。长期压力可能引发闭经,建议通过正念冥想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2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妇科检查、乳腺触诊和宫颈TCT检查。35岁后增加乳腺钼靶筛查,45岁后需关注骨密度检测。乳腺癌筛查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自查乳房,发现无痛肿块及时就医。更年期女性应监测激素水平变化,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均衡摄入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长期使用护垫导致局部潮湿。建立规律作息时间,夜间睡眠保证7-8小时有助于内分泌平衡。出现异常症状时避免网络自诊,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健康科就诊,检查前避免阴道冲洗和性生活。生育期女性建议提前3个月补充叶酸,40岁以上女性需加强盆底肌锻炼预防压力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