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子宫疼可能由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或排卵期疼痛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原发性痛经多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收缩有关,表现为月经期下腹坠胀或绞痛,可伴随腰酸、乏力。缓解方式包括热敷下腹部、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者需医生评估是否需激素治疗。
生殖系统感染引发的盆腔炎症可能累及子宫,疼痛呈持续性且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异常分泌物、发热。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等后遗症。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刺激周围组织,疼痛具有周期性加重特点,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临床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抑制病灶发展,中重度患者需考虑腹腔镜手术。
肌瘤压迫宫腔或变性时引发隐痛或锐痛,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尿频等症状。小于5厘米的肌瘤可观察随访,体积过大或引起贫血时需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卵泡破裂刺激腹膜引发的短暂刺痛,多发生在月经周期中期,持续数小时至2天。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剧烈疼痛者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反复发作需排除黄体破裂等急症。
建议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每周进行3-4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饮食中增加深海鱼、坚果等抗炎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伴随异常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和盆腔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