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理期应避免性生活,主要与感染风险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诱发、经血逆流、激素波动加剧不适、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生理期宫颈口轻微扩张,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此时性行为可能将外界细菌带入生殖道。阴道内经血环境利于细菌繁殖,易引发盆腔炎、阴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甚至不孕。
性高潮时子宫收缩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子宫内膜细胞在盆腔种植可能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和不孕。约10%育龄女性患有此症,其中30%-50%合并不孕。
性行为产生的腹压变化会改变宫腔压力,促使经血逆流至输卵管甚至腹腔。除增加内膜异位风险外,逆流经血中的前列腺素可能刺激腹膜引发腹痛,部分女性会出现性交后持续数小时的痉挛性疼痛。
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导致子宫平滑肌收缩,多数女性伴有下腹坠胀、腰骶酸痛。性活动可能加剧子宫收缩强度,使痛经程度加重。同时雌激素水平处于周期低谷,阴道润滑度下降可能造成黏膜损伤。
传统文化观念使部分女性对经期性行为产生羞耻感,勉强进行可能导致性快感缺失。伴侣对经血的排斥反应也可能影响双方亲密关系,建议通过爱抚等非插入式亲密行为维持情感连接。
经期结束后2-3天再恢复性生活更为适宜。日常应注意经期卫生,每4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盆浴和游泳。饮食上增加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菠菜等,补充因经血流失的营养素。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出现异常出血、严重痛经或性交后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