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正常子宫呈倒置梨形,长约7-8厘米,宽约4-5厘米,厚约2-3厘米,主要由子宫体、子宫底和子宫颈三部分构成,具有周期性内膜变化和孕育胎儿的功能。
正常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宫体与宫颈比例在育龄期女性中约为2:1。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和内膜层,肌层由平滑肌纤维交错排列构成,内膜层随月经周期发生增殖、分泌和脱落的变化。子宫前倾前屈位为最常见生理位置,通过圆韧带、阔韧带等结构固定于盆腔。
子宫上部膨大部分为宫体,顶端隆起处称宫底,两侧连接输卵管。下部圆柱状结构为宫颈,突入阴道部分称宫颈阴道部。宫腔呈倒三角形,容量约5毫升,宫颈管呈梭形连通阴道。生育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中可从1毫米增至10毫米。
子宫是月经血来源器官,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月经。作为胎儿发育场所,妊娠期子宫可扩张至35厘米长,容量增加500-1000倍。子宫肌层收缩协助精子向输卵管运输,分娩时产生节律性宫缩推动胎儿娩出。宫颈黏液变化还具有筛选精子、防止逆行感染的功能。
新生儿子宫宫颈占全宫2/3,青春期后宫体发育增速。绝经后子宫逐渐萎缩,宫体宫颈比例逆转为1:2,内膜变薄至1毫米以下。妊娠期子宫血流增加20-40倍,肌细胞可肥大增长10倍。子宫大小还受体型影响,身材高大者子宫略大于平均值。
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呈均质中等回声,内膜线清晰。生育期女性子宫三径之和通常不超过15厘米,绝经后小于10厘米。磁共振成像可清晰分辨子宫三层结构,正常子宫内膜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宫腔应呈现规则三角形,边缘光滑无充盈缺损。
保持子宫健康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多次人工流产。规律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支撑力。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铁元素摄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每年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癌筛查,异常阴道出血或痛经加剧需及时就医。备孕女性可通过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