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质受损可通过调整洗护习惯、补充营养、减少热损伤、定期修剪、医学干预等方式改善。发质损伤通常由烫染过度、紫外线照射、营养不良、机械摩擦、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选择弱酸性无硅油洗发水,水温控制在38℃以下,避免指甲抓挠头皮。油性发质隔日清洁,干性发质每周2-3次,洗后及时使用含角蛋白的护发素。梳头时选用宽齿木梳,从发梢向发根分段梳理。
每日摄入含优质蛋白的鱼类、鸡蛋,补充维生素B族的粗粮、深绿色蔬菜。口服生物素或胱氨酸片剂需遵医嘱,可适量食用黑芝麻、核桃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严重缺铁性贫血患者需配合铁剂治疗。
电吹风保持20厘米距离,温度不超过60℃,优先使用负离子功能。卷发棒使用前喷涂热保护喷雾,单次停留不超过8秒。夏季外出佩戴防晒帽或使用头发防晒喷雾,游泳时佩戴硅胶泳帽。
每8-12周修剪分叉发梢,采用点剪方式保留发量。沙发发质可尝试角蛋白护理,自然卷建议做离子烫矫正。染发间隔不少于3个月,避免漂发与深色染发剂交替使用。
病理性脱发需检测激素水平,脂溢性皮炎患者使用酮康唑洗剂。毛囊萎缩者可考虑微针治疗,瘢痕性脱发需进行植发手术。甲状腺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需优先治疗原发病。
改善发质需坚持三个月以上养护周期,睡眠时使用真丝枕套减少摩擦,经期避免高盐饮食防止水分滞留。每周2次发膜护理时配合头皮按摩,选择无酒精定型产品。游泳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健身时扎松散马尾减少牵拉。产后脱发通常半年内自行恢复,更年期女性可咨询医生进行激素调理。长期未见改善建议进行毛囊镜检测,排除先天性毛干结构异常等特殊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