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女性通常需要补钙。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流失,补钙可预防骨质疏松,主要方式包括饮食摄入、钙剂补充、维生素D协同、运动刺激及定期骨密度监测。
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锐减,雌激素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建议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等食物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柠檬酸钙等制剂。
女性35岁后骨量逐年减少0.3%-0.5%,绝经后流失速度增至2%-3%。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严重时易发椎体骨折。骨密度检查T值≤-2.5可确诊骨质疏松,需长期补钙联合阿仑膦酸钠等抗骨松药物。
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中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日照不足导致的缺乏。建议每日补充400-800IU维生素D3,可通过蛋黄、深海鱼摄入,或选择维生素D滴剂。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应维持在30ng/ml以上。
负重运动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快走、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维持骨强度。卧床或久坐人群每年骨量流失可达1%-2%,需结合抗阻力训练增强骨骼负荷。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髋部、腕部和脊柱,髋部骨折后1年内死亡率达20%。建议65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骨折高风险人群需使用唑来膦酸等药物干预。
更年期补钙需贯穿整个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每日饮食应包含300ml牛奶、100g豆腐等富钙食物,避免与浓茶、咖啡同服影响吸收。建议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晒太阳2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运动时穿戴护具预防跌倒。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缺钙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钙和尿钙水平调整补钙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