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可通过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适度活动、观察恶露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产后恶露通常由子宫复旧、胎盘剥离面愈合、宫腔积血排出等生理过程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3次,避免盆浴或阴道冲洗。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肛门细菌污染会阴伤口。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消毒。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可用医用碘伏棉签消毒,但需避免过度刺激伤口。
产后初期每2-3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后期可延长至4-6小时。选择正规品牌产妇专用卫生巾,避免使用内置式卫生棉条。更换时注意观察恶露颜色、气味及是否有异常血块,记录出血量变化。夜间可使用加长型卫生巾防止侧漏。
自然分娩后6-12小时可尝试床边活动,剖宫产24小时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逐步下床。每日进行温和的散步促进宫缩,但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哺乳时分泌的催产素有助于子宫收缩排恶露,建议按需哺乳。
正常恶露持续2-6周,颜色应从鲜红血性恶露渐变为淡红浆液恶露,最后呈白色白色恶露。如出现恶露突然增多、持续鲜红色、有腐臭味或伴随发热,可能与宫腔感染、胎盘残留有关。血性恶露超过3周需警惕子宫复旧不良。
当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且持续3小时,或排出大于鸡蛋的血块时提示产后出血,需立即就诊。持续高热超过38.5℃、下腹剧痛或恶露异味明显可能提示产褥感染。B超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胎盘胎膜残留,必要时需行清宫术或抗感染治疗。
产后饮食宜多摄入高铁高蛋白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促进造血功能恢复。红糖水饮用不宜超过10天,避免延长血性恶露时间。可饮用益母草膏等中医食疗方辅助排恶露,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保持每日8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仰卧以防子宫后倾。产后42天复查需重点检查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是否排净,哺乳期避孕建议选择避孕套或宫内节育器,避免服用雌激素类避孕药影响恶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