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男女心理 > 情感心理

想要减少压力感 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它!

发布时间:2018-02-27 15:19:39

记得20多年前我在当兵时,有个学长很会操我们这些新来的菜鸟,种种严苛要求让我们每天都过得水深火热,非常讨厌他。终于有一天他要退伍了,当时大家都高兴极了,觉得接下来没有他的日子应该非常轻松快乐。

结果,我后来真的过得轻松愉快吗?当然没有,因为走了一个魔王,又出现另一个,而且他其实本来就在我们部队里!之前一号魔王在时还不觉得他可恶,现在头号敌人没了,跟二号之间的对立反而变得明显。

现在回头想想,一号魔王在也未必真的不好,至少大家会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他。这个有点可笑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什么?我必须很现实地说:外在压力是不可能完全去除的。

不少人会说我现在有压力都是我婆婆害的若我当时娶的是另外一位,现在一定很快乐若主管换人,我一定会工作愉快,这就像当年我以为那位学长不在,我就没了压力,事实证明还是会有其他因素冒出来成为我新的压力来源。

  压力vs.压力源

那么,究竟该如何减压?这里要先厘清压力与压力源:

后者是外在的,前者是内在的;后者是客观的,前者是主观的。外在的压力源,一直都在。人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充满压力源的世界,无论你是在台湾、美国或非洲,没有人永远一帆风顺。

不管工作或家庭层面,若真的不要有压力,我建议你搬到孤岛上一辈子不跟人接触。但即使那样,还是得面对自己的生老病死!

用极端一点的例子来说,大气压力也是压力源。如果没有大气压力,我们都会飘起来,就像在太空里,无法好好站在地面上,而且还得像太空人一样穿上压力衣,否则会因为体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关键不是压力源,而是压力。有位老师给两个学生出一样的作业,有一样的标准,其中一个学生觉得是挑战,另一个学生认为老师找碴。

所以,他们两人面临同样的压力源,但主观上感受到的压力不一样:觉得被找碴的学生可能会紧张、不爽、失眠,而觉得是挑战的学生可能会跃跃欲试,甚至亢奋,因为被老师看重。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知道:压力源一直都存在,每个人内心的压力感受则不同。

犹太裔的奥地利精神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是我很欣赏的心理学大师。

他经历过纳粹大屠 杀,幸存的他不仅没被苦难击溃,反而因此更明白活着的意义与快乐的真谛。如果人在最不堪的绝望时刻(压力源)都能拥有喜悦的权利,等于否决了痛苦都来自外在(压力)这样的想法;亦即,人可以决定自己的感受(压力)。

他有句名言:(外在)刺激和(我们的)回应之间,存在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们有能力选择回应的方式。成长与自由就存在我们的回应之中。当你能辨别外在刺激(压力源)与自己的反应(压力)之间有个空间存在时,正念就要是培养这个空间。在这当中,你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压力源。

虽然外在压力源也是少点比较好,但不可能完全没有。其实,所谓减压,减的是压力,而非压力源。你有多少压力,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压力源。知道压力源的存在之后,不再一直想要抗拒或消灭,而是明白它是人类生存必经的一部分,进而面对它、接纳它,长期来说,就是减压的开始。从外在压力源到内在压力感受,牵涉到我们如何看待、解读外在压力源,当然,也牵涉到内在认知、情绪与行为的循环。而具体内容,就是本书里的正念要带给大家的了。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