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锻炼、作息调整、穴位按摩等方式改善。气血不足通常由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慢性疾病、情绪压力、生理期失血等原因引起。
日常可多摄入补气血食物,如红枣、枸杞、桂圆等药食同源食材。动物肝脏、瘦肉富含血红素铁,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阿胶、当归可搭配乌鸡炖汤,适合女性经后调理。需避免生冷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四物汤、八珍汤等经典方剂可辨证使用,中成药如复方阿胶浆、人参归脾丸适合气血双虚者。肾阳虚者可选用右归丸,阴虚火旺者宜用六味地黄丸。建议经中医师把脉后个性化配伍,避免自行滥用温补药物。
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为宜。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耗气。运动后配合深呼吸练习,帮助宗气充盈。
保证23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胆排毒养血,午间小憩30分钟可恢复阳气。避免熬夜伤阴,连续用眼超过1小时需闭目养神。长期脑力劳动者建议每工作1小时活动5分钟,改善末梢循环。
每日按压足三里穴可健脾益气,三阴交穴能调和肝脾肾三经气血。睡前按摩涌泉穴引火归元,配合艾灸关元穴效果更佳。按摩力度以酸胀为度,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
气血调理需坚持3个月以上周期,经期女性应暂停温补药材。建议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系统调理,冬季可适当增加羊肉、生姜等温补食材。办公室人群可常备黄芪枸杞茶代饮,久坐时多做脚趾抓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若伴随头晕心悸、月经量少色淡等明显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