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现在,婚前的性行为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很多年轻的草率对待这种事情,他们可能是误从国外思潮里面体会到的东西就是“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咱国内传统的父母对于这块来说还是有他保守的观点。您对于这块是怎么看的呢?
邓军:我觉得您提了特别好的一个问题。这就是更多人的一种观念。你刚才提到了一个国外的教育。中国的家长一提到西方国家、发达国家的性教育就开始皱眉头。就觉得,那是一种开放的、好像是一种性泛滥的(文化),其实不尽然。英国二次大战以后,(在性开放方面)一点都不输于美国。后来结果咱也知道,如“13岁的英国小爸爸”等问题。那是在他性教育很成熟以后仍然出现的问题,仍然有一些纰漏。
但是我们说,他们的性教育非常的严谨。他们在中学生中开展一种“无性”的这种性教育。
比如说,告诉大家要快乐地去生活。“性,你思考的足够多了吗?”——他们会提出、打出这样的大横幅贴在学校的操场上、洗漱间、公共卫生间、宿舍里。然后还有“做处女很酷”(等标语)。这些少女们耳闻目睹的多了,就突然发现,如果保持了贞操、保持了贞洁,实际上就保持了快乐。
我们一提到这些国家我们就皱眉头,其实(这种想法)不科学,事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的性教育还是很成熟的。
我们有一个比例,(中国的和外国的)这么一比,欧洲的很多国家,恰恰他们的孩子发生性行为,甚至于堕胎、怀孕的,这个比例特别低,我们没法比。我们关起门来,会隐晦,会把数字给改写。
2004年,我的《青涩时光》出版的时候,对我们北京市丰台地区一所中学600个初中一年级到二年级进行了一次性观念的调查,赞成婚前性行为的187人,占接受调查人数的37.8%,这个比例。当然我们不是说他赞成他就要发生性行为。后来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发生性行为的是占147人,占接受调查人数的27%多点这个比例。
记者: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学校?中学?
邓军:2004年。对,中学,中学生。就是说中学生性开放、性行为逐年的低龄化,这已经成为一个事实。所以我们现在认为不能再掩耳盗铃、隔靴搔痒,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教育)。我认为各个地区真正做到亡羊补牢的也是非常好的,但是也是做不到。所以我们说孩子的性观念超前,生理期提前了,心理有需求提前了,然后性观念又那么开放,结果我们的教育却这么滞后。所以这种反差更容易造成孩子性观念的超前,超前的性观念容易有超前的性行为,所以我们就要跟上这个(教育)脚步。
记者:邓老师,像一些中小城市,信息上还有思想观念上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小城市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去开展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呢?
邓军:我很感谢您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有这么几种形式。一个呢就是像刘老师举办的这个全国首家少男少女健康指导中心,这个平台今天算是正式的搭建完成了。那么这个平台就是给孩子解决成长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生理上的问题、心理上的问题、成长中的问题,以至于上了大学后可能会有的恋爱、婚姻、家庭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这个平台面特别的宽,它不仅仅是为孩子搭建的一个平台,而且也是为家长(搭建)。家长在这里头可以得到一些像刘老师这样的专家的指导,也可以家长互助。家长也是同伴,在这个平台里头,不断的举行沙龙,有一些的问题拿出来研讨,我觉得这样一个平台,是特别好的。
我认为现在好多发达的城市,整个城市未必有一家少男少女健康指导中心。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小城市,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平台,那我觉得特别的好。还有一个就是刘老师多次请各路的专家到聊城来举办家长的培训会、报告会,给孩子们辅导,给家长们辅导,我觉得这个形式也特别好,至于这种形势怎么样的走入学校,我希望它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