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防晒霜需根据肤质、防晒指数和成分安全性综合判断,主要考虑SPF值、PA等级、物理/化学防晒类型、防水性及是否含刺激性成分。
日常通勤建议SPF30+、PA+++,户外活动需SPF50+、PA++++。SPF值针对UVB防护,防止皮肤晒伤;PA等级针对UVA防护,预防光老化。高海拔或紫外线强烈地区应选择广谱防晒产品。
油性肌肤适合质地轻薄的化学防晒或物化结合型,避免堵塞毛孔;干性肌肤可选择含保湿成分的乳霜质地;敏感肌优先选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氧化锌,成分表需避开酒精、香精等致敏成分。
物理防晒通过反射紫外线起效,刺激性低但可能泛白;化学防晒吸收紫外线转化热能,肤感清爽但需提前涂抹;新型生物防晒添加抗氧化成分增强防护。孕妇儿童建议纯物理防晒。
游泳或出汗场景需选标注"防水抗汗"产品,通常维持40-80分钟。防水型需用卸妆产品清洁,普通防晒可用氨基酸洁面。多次补涂能维持防护效果,尤其在擦拭皮肤后应及时补充。
避免含二苯酮-3、甲基异噻唑啉酮等争议成分,敏感肌需排除乙醇、薄荷醇。可关注添加维生素E、烟酰胺等护肤成分的防晒产品,兼顾防护与养肤功能。药监局备案信息需核查。
使用防晒霜前建议在耳后做过敏测试,阴天也需坚持涂抹,每2-3小时补涂一次。搭配遮阳帽、太阳镜等物理遮挡效果更佳。开封后防晒产品有效期通常为6-12个月,变质会导致防护力下降。日常清洁后注意保湿修复,晒后可用含神经酰胺的护肤品舒缓。特殊时期如孕期或医美术后应咨询医生选择医用防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