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夫妻保健 > 房事保健

断裂的性道德 缺失的性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11 15:50:40

性取向是什么、是否有过性行为、用过哪些避孕措施、是否接受过学校正规性教育……5月初,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校友交流平台蛋蛋网,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发起了北师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有1018名在校生参与调查,其中有效样本976份,这976份在校生问卷,男生占比30.64%,女生占比69.36%。

这份《北师大学生性行为调查报告2015版》显示,68.44%的同学可以接受在大学时发生性行为,并且有60%以上是发生在本科期间。对于这份调查报告,社会学家李银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说明很多人是从大学开始性生活的。虽然整体来看,有过性行为的比例只有32.99%,但是从本科一年级的14.78%,到研究生、博士阶段的百分之六七十,这与社会上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基本相同”。

上世纪80年代末,李银河曾做过调查,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只有15%,且这15%中很多是准备结婚的固定男女朋友。“中国处在静悄悄的性革命阶段,对性的态度从几十年前的谈性色变,到近些年对性的态度发生转变,评价越来越正面,而观念的变化也导致行为的变化。”李银河如此形容中国现阶段的性观念状况。

2012年,《求是》的杂志《小康》发布“中国人性健康感受”报告,2012年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达到了71.4%,与1994年相比,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提高了30%。而这种变化,在其他国家大概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

虽然不必在道德上有过多评判,但是缺乏正规的性教育却是李银河认为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北师大的这份性行为调查报告中,只有不到1/3的学生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致力于大学生性文化研究的徐兆寿教授直言:“(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性教育。”

2001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该法指出:“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性教育在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中的缺失。李银河表示,性教育在中国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人并没有通过正规的途径得到性教育,可能是自己通过网络、图书获取,这应当说是一个缺失。

2002年,徐兆寿出版了中国首部大学生性心理小说《非常日记》,与他之后相继出版的《非常情爱》《非常对话》形成“非常”系列小说。在“谈性色变”的年代,徐兆寿大胆触及中国文化的“禁区”。“不管怎么样,在中国,关于性的话题仍然是忌讳的。这是我们的文化所致。事实上,性的开放导致的问题已经很多了。”徐兆寿说。

“中国社会对于性教育的认识也是一种拉锯战的状态,肯定的、反对的人群有一个相互斗争的过程。”李银河如此总结到。

在当今性观念悄悄变革的大环境下,就大学生性观念话题,法治周末记者对徐兆寿教授进行了专访。

关键词: 性观念 性教育 避孕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