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当归、益母草、川芎、艾叶、红花等药材缓解,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功效。
当归被誉为“妇科圣药”,其性温味甘,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对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当归可促进子宫血液循环,缓解经期下腹坠胀感。临床常用当归配伍熟地黄、白芍等药材组成四物汤,但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益母草专入血分,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针对血瘀型痛经伴随经血暗紫、血块多的情况,益母草可帮助排出瘀滞经血。新鲜益母草可煮水代茶饮,干品常与香附、延胡索同用,孕妇禁用。
川芎为“血中气药”,既能活血又可行气,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其有效成分川芎嗪能舒张子宫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常与当归、桃仁配伍使用,但月经量过多者应减量。
艾叶性温味苦,擅长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者可用艾叶煮鸡蛋食用,或制成艾条灸关元穴。内服需注意控制用量,过量可能引起恶心。
红花活血通经功效显著,能改善子宫微循环障碍。对于重度痛经伴经色紫黑、血块大者,红花可与当归、赤芍同煎。因其活血力强,月经量多者及孕妇绝对禁用,正常人群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除药材调理外,经期前一周开始每日用生姜红枣茶温饮,避免生冷食物摄入;穿着高腰保暖裤防止小腹受凉;练习瑜伽蝴蝶式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若痛经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出血,需及时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月经周期与症状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体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