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5岁后体重增加主要与基础代谢下降、雌激素波动、肌肉流失、生活方式改变及慢性病风险上升有关。
人体基础代谢率每十年降低2%-5%,45岁后女性每日热量消耗比年轻时减少约200-300大卡。代谢减缓与线粒体功能衰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相关,多余热量更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尤其集中在腰腹部。
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脂肪分布改变,皮下脂肪向内脏脂肪转移。雌激素减少同时降低瘦素敏感性,饥饿感增强且脂肪分解能力减弱,形成"吃得少却易胖"的生理状态。
30岁后肌肉量以每年1%速度递减,45岁后加速至1.5%。肌肉组织是主要耗能器官,肌肉流失使静息代谢率降低。缺乏抗阻训练者十年间可能流失3-5公斤肌肉,相当于每日少消耗100大卡。
中年女性普遍存在运动量骤减、久坐时间延长现象。家庭责任加重导致运动时间碎片化,工作压力引发情绪性进食,睡眠质量下降扰乱饥饿素分泌,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热量盈余。
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风险随年龄增长,可能与体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更年期症状更明显,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也存在致胖副作用。
建议采用高蛋白饮食维持肌肉量,每日摄入1.2-1.6克/公斤体重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2次抗阻训练;通过地中海饮食模式控制炎症反应;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水平。睡眠时间保证7小时以上有助于调节瘦素分泌,压力管理可减少皮质醇导致的向心性肥胖。出现不明原因体重快速增长需排查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