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生殖疾病

性传播疾病传播的几种途径

发布时间:2025-05-24 16:19:27

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常见途径包括无保护性行为、母婴垂直感染、血液传播、间接接触污染物品及医源性感染。具体传播方式涉及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直接黏膜接触,分娩或哺乳过程中的母婴传染,共用注射器或输血等血液暴露,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用具,以及医疗操作中的器械消毒不彻底。

1、无保护性行为:

性接触是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可通过阴道分泌物、精液、前列腺液等体液交换传播。高危行为包括未使用安全套的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其中肛交因黏膜更脆弱感染风险最高。淋病、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均可通过黏膜微小破损侵入人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即使使用安全套也可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染。

2、母婴垂直感染:

妊娠期梅毒、HIV、乙肝等病原体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分娩时新生儿接触产道分泌物可能感染淋球菌、衣原体等。母乳喂养也是HIV和HTLV-1病毒的潜在传播途径。未治疗的孕妇梅毒可导致死胎或先天梅毒儿,HIV母婴传播概率达15%-45%,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可降至1%以下。

3、血液传播: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HIV、乙肝、丙肝的重要传播方式,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同样具有高风险。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操作若器械消毒不合格,可能传播血液类性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如针刺伤也存在感染可能,乙肝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可达7天。

4、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毛巾、浴盆、坐便器等生活用品可能感染淋病、滴虫等,但HIV病毒体外存活能力弱。公共浴池、游泳池若消毒不彻底可能传播疥疮、阴虱等寄生虫类性病。该途径传播概率较低,但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

5、医源性感染:

妇科检查、牙科治疗等医疗操作中,器械灭菌不合格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特殊医疗行为也存在传播风险。我国消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侵入性医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标准,但个别机构操作不规范仍可能造成传播。

预防性传播疾病需采取综合措施:正确使用合格安全套能阻断80%以上病原体传播;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孕妇应进行梅毒、HIV等产前筛查;医疗美容选择正规机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日常注意生殖器清洁,避免过度冲洗破坏黏膜屏障,内衣裤需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出现尿道分泌物、生殖器溃疡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性伴侣需同时检查和治疗。保持单一性伴侣、建立安全性行为习惯是根本预防策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
  •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