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避孕药后仍可能怀孕,主要原因包括漏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吸收差异、呕吐腹泻影响药效以及未按说明书正确使用。
短效避孕药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漏服超过12小时可能降低避孕效果。尤其是周期前7天漏服,需立即补服并采取额外避孕措施。长效避孕药或紧急避孕药对时间要求更严格,延迟服用会显著增加避孕失败风险。
抗生素如利福平、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等肝酶诱导剂会加速避孕药代谢。部分中草药如圣约翰草也可能干扰药效,合并使用这些药物时需咨询医生调整避孕方案。
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克罗恩病、乳糜泻患者对药物吸收率下降。肥胖女性因体脂率高可能导致血药浓度不足,这类人群建议选择其他避孕方式辅助。
服药后2小时内出现呕吐或严重腹泻,药物可能未完全吸收。紧急避孕药含单次大剂量激素,若呕吐需补服。频繁消化道症状者建议改用避孕贴等透皮给药方式。
未遵循药品说明书要求,如紧急避孕药在无保护性行为后超过72小时服用,或短效避孕药未完成7天药物积累期即开始无保护性生活。不同剂型避孕药的启用时间存在差异。
建议使用避孕药期间配合避孕套双重防护,定期检查避孕效果。出现月经延迟需及时验孕,长期服药者每年进行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稳定,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可能影响药效的行为。若需长期服用干扰药物,可考虑更换为宫内节育器等长效可逆避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