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饮食调节、适度运动及穴位按摩缓解。
下腹受凉易加剧子宫痉挛,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贴于小腹,温度控制在40-50℃,持续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经期避免淋雨、赤脚踩地等寒凉刺激,睡前可用艾叶煮水泡脚驱寒。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是原发性痛经主因,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其合成,建议经前1-2天开始服用。中成药如元胡止痛片、田七痛经胶囊对寒凝血瘀型有效,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
镁元素缺乏会加重疼痛,可食用黑巧克力、香蕉或坚果补充。避免生冷辛辣食物,红糖姜茶含姜烯酚能舒张血管,当归羊肉汤适合气血虚寒体质,经期每日饮用200ml为宜。
经期第二天起进行低强度运动,如瑜伽婴儿式或慢走30分钟,促进内啡肽分泌。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每天3组每组10次,游泳需避开经量高峰期。
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和关元穴脐下3寸按压可缓解宫寒疼痛,拇指打圈按压每个穴位2分钟。艾灸八髎穴需专业人员操作,痛经贴含薄荷脑成分可贴于气海穴。
经期保持每日摄入300mg钙和200mg镁,深绿色蔬菜与乳制品需均衡搭配。有氧运动建议选择经期后三天进行,避免骑跨类器械。疼痛持续72小时以上或伴随发热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棉质内裤每日更换减少感染风险,记录月经周期帮助医生判断病因。40岁以上女性突发剧痛需排除子宫肌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