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内脏可食用部分包括鱼肝、鱼鳔和鱼籽,需根据种类和处理方式决定。
富含维生素A和D的鱼肝可食用,常见于鳕鱼、鲨鱼等深海鱼。处理时需彻底清洗并去除苦胆,可制作鱼肝油或煎烤食用。过量摄入可能引发维生素中毒,建议每周不超过50克。
干燥后的鱼鳔称为花胶,含丰富胶原蛋白。大黄鱼、鮸鱼的鱼鳔品质最佳,需泡发后炖煮。新鲜鱼鳔需去除内膜,可爆炒或煮汤,但痛风患者应控制食用量。
鲑鱼、鲟鱼等鱼籽可直接腌制为鱼子酱,鲫鱼籽需煮熟食用。含卵磷脂和DHA,但胆固醇含量较高。孕妇应避免食用可能含寄生虫的新鲜鱼籽,建议选择高温灭菌产品。
部分海鱼肠经盐渍发酵可制成鱼露,日式料理中柳叶鱼肠常整条油炸。需反复用盐搓洗去除黏液,烹饪时加姜蒜去腥。淡水鱼肠易积累重金属,不建议食用。
大型海鱼胃壁厚实,如金枪鱼胃可切片涮火锅。需剪开清洗残留小鱼虾,用淀粉揉搓去腥。含较多胃蛋白酶,消化不良者少量食用有助消化,但胃病患者慎食。
食用鱼内脏需注意来源安全,避免重金属超标品种。推荐清蒸或炖煮保留营养,搭配豆腐、萝卜等食材促进吸收。处理时佩戴手套防止划伤,烹饪前用盐水浸泡30分钟杀菌。特殊人群应咨询营养师,控制摄入频率和分量,保持饮食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