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阴或尿道口灼痛可能由尿道感染、阴道炎、外阴皮肤病、过敏反应、泌尿系统结石等原因引起。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常见于性生活后、憋尿或免疫力低下时。典型症状为排尿灼痛伴尿频尿急。治疗需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配合多饮水冲刷尿道。反复发作者需检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
念珠菌或细菌性阴道炎导致分泌物刺激外阴,出现烧灼感伴豆腐渣样或鱼腥味白带。确诊后需针对性用药,如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甲硝唑凝胶应对细菌感染。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变引发局部刺痛灼热,可能伴随红斑脱屑。需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严重者需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避免抓挠刺激,沐浴后及时涂抹凡士林保湿。
卫生巾、安全套或洗液中的香精、防腐剂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使用后突发灼痛伴红肿,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服用西替利嗪。建议选择无添加剂的棉质卫生用品。
输尿管末端结石移动时刺激膀胱三角区,引发尖锐灼痛并向会阴放射。需通过B超定位结石,小于6mm可多喝水配合排石颗粒,大于6mm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急性发作时可热敷缓解痉挛疼痛。
日常建议增加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饮食;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持续灼痛超过48小时或伴随发热、血尿需立即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或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