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头凹陷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感染、肿瘤压迫或外伤导致,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手法牵拉、器械矫正或手术治疗。
部分女性出生时即存在乳头内陷,主要与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不全有关。轻度凹陷可通过每日手法牵引改善,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乳晕向外缓慢牵拉,每次5分钟,每日3次。中重度需使用乳头矫正器负压吸引,持续3-6个月。
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炎症会导致导管周围纤维化牵拉乳头。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慢性反复发作可考虑导管切除术。乳腺癌肿瘤压迫需通过穿刺活检确诊,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
乳房撞击或不当哺乳姿势可能损伤乳腺导管。新鲜外伤应立即冷敷并佩戴支撑胸罩,陈旧性损伤伴随凹陷可选择乳头成形术,通过松解纤维束或移植脂肪填充矫正。
哺乳期乳腺导管扩张后回缩可能引发继发性凹陷。建议哺乳时使用乳头保护罩,断奶后配合维生素E按摩。严重者可行乳晕楔形切除术,保留哺乳功能的同时重塑乳头外观。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恶性肿瘤生长会直接牵拉乳头。需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恶性肿瘤根据情况选择新辅助化疗后手术。
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促进皮肤弹性,避免紧身衣物摩擦。游泳和扩胸运动有助于增强胸肌支撑力,哺乳期女性需保持乳头清洁干燥。突发单侧凹陷伴溢液、皮肤橘皮样变应立即就医排查肿瘤。矫正期间可使用无菌纱布隔离防止感染,术后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