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放置节育器可能引起月经异常、盆腔感染、节育器移位、子宫穿孔及腰腹不适,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类型并定期复查。
节育器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导致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铜离子释放会加重炎症反应。治疗上可服用氨甲环酸止血,或更换为含左炔诺孕酮的激素型节育环。持续出血超过3个月需就医排查子宫内膜病变。
操作不当或术后卫生不良可能引发上行感染,表现为下腹痛、发热。急性期需使用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抗感染,严重者需取出节育器。放置前应筛查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
子宫收缩或型号不匹配可能导致节育器下移或嵌顿。超声检查确诊后需手术取出,可选择宫腔镜直视下操作。放置后1个月、3个月应复查B超确认位置。
哺乳期子宫柔软或操作失误可能发生穿孔,出现剧烈腹痛。需立即腹腔镜探查修补,术后3个月才能再次尝试放置。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可降低风险。
子宫对异物产生排斥反应会引起坠胀感,通常2-3个月适应后缓解。热敷下腹部或服用布洛芬可改善症状,持续疼痛需排除盆腔粘连。
放置节育器后建议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移位。每日清洗外阴但禁止盆浴,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定期妇科检查能早期发现异常,曼月乐等新型节育器可减少副作用发生率。绝经后1年内需及时取出防止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