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主要用于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黄体功能不足指卵巢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缩短或不孕。黄体酮通过补充外源性孕激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常用药物包括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配合维生素E和叶酸辅助治疗。监测基础体温和超声检查可评估疗效。
妊娠早期孕酮水平不足可能引发子宫收缩或出血。黄体酮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维持蜕膜组织稳定性。临床采用黄体酮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阴道用黄体酮凝胶,联合卧床休息。需定期检测血HCG和孕酮水平调整剂量。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继发性闭经。黄体酮可诱发撤退性出血,帮助建立人工周期。常用方案为口服微粒化黄体酮10天,配合雌激素序贯治疗。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发病因。
异位内膜组织受雌激素刺激增生,黄体酮能对抗雌激素作用。采用长效甲羟孕酮或地诺孕素连续用药3-6个月,形成假孕状态。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辅以黄体酮预防复发。
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黄体酮可转化内膜并规律剥脱。月经周期第16天开始服用黄体酮10天,配合益母草颗粒调理。长期管理需纠正贫血,控制体重在BMI18.5-23.9范围。
使用黄体酮期间建议增加亚麻籽、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突破性出血。阴道用药者需注意局部清洁,肌注黄体酮应轮换注射部位防止硬结。定期复查肝功能,长期用药者每半年进行乳腺和盆腔检查。突发严重头痛或视力变化需立即停药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