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分泌奶水可能与妊娠、高泌乳素血症、药物刺激、乳腺疾病或内分泌紊乱有关。
怀孕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发育为哺乳做准备,分娩后催乳素分泌增加引发泌乳。未分娩女性出现泌乳需排查其他原因。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哺乳期属正常现象无需干预,非哺乳期需就医检查激素水平。
垂体瘤或下丘脑功能障碍导致催乳素过量分泌,表现为非妊娠期溢乳、月经紊乱。药物治疗常用溴隐亭、卡麦角林抑制催乳素分泌,垂体大瘤需经蝶窦手术切除,放疗适用于药物无效病例。
抗抑郁药、胃动力药、避孕药等可能干扰多巴胺系统,间接促进催乳素释放。常见致泌乳药物包括多潘立酮、氟西汀、利培酮等。处理方法为调整用药方案,替换为对催乳素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
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增生可能导致单侧乳头溢液,液体多呈血性或浆液性。乳腺超声和钼靶可明确诊断,较小病变可行真空辅助微创旋切,较大肿块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轴引发泌乳。甲减患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PCOS患者可用二甲双胍调节胰岛素抵抗,同时监测催乳素水平变化。
日常可适量食用麦芽、韭菜等具有回乳作用的食物,避免频繁刺激乳头。运动建议选择瑜伽、游泳等中低强度项目,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内分泌紊乱。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定期自查乳房有无硬块,非哺乳期持续泌乳超过1个月应及时进行乳腺专科检查,包括血清催乳素检测、垂体MRI等。长期未治疗的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生殖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