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不适或加重经期症状,主要与生理屏障减弱、宫腔环境变化、激素波动有关。
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同房时细菌可能通过阴道进入宫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可能引发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若出现发热或腹痛需就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甲硝唑等可用于治疗感染。
性兴奋会促进子宫收缩,可能加剧痛经或延长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会导致痉挛性疼痛,部分女性可能出现恶心或头痛。热敷下腹部可缓解疼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严重者需医生评估是否使用激素类药物调节周期。
经期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乳酸杆菌减少使pH值升高,局部免疫力减弱。此时同房易破坏微生态平衡,增加念珠菌或滴虫感染概率。可补充益生菌制剂维持菌群平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
部分女性经期性欲降低,强迫同房可能导致焦虑或抵触情绪。激素波动会影响多巴胺分泌,建议通过非插入式亲密行为满足需求,如按摩或拥抱,必要时咨询心理医生疏导情绪障碍。
患有子宫肌瘤、腺肌症等疾病的女性,经期同房可能诱发异常出血。剧烈运动会导致病灶充血,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病情,药物治疗如GnRH-a可缩小肌瘤,严重者需行宫腔镜手术。
经期应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菠菜、猪肝等富铁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适度进行瑜伽或散步促进血液循环,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温水清洁外阴。出血量大或持续超过7天需排查凝血功能障碍,长期经期同房可能增加不孕风险,建议建立科学避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