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经血逆流、加重盆腔充血、影响伴侣健康。
经期宫颈口松弛,细菌更容易侵入子宫腔。阴道酸碱环境被经血改变,防御能力下降,易诱发阴道炎或盆腔炎。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用药,如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氟康唑对抗真菌感染,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同房前后清洁可降低风险。
性活动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子宫内膜细胞在异常位置生长。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和不孕,确诊需腹腔镜检查。药物控制常用孕三烯酮、GnRH-a类药物,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病灶切除、子宫骶韧带消融,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
性行为时盆底肌肉收缩可能改变宫腔压力,使经血倒流入输卵管甚至腹腔。长期积累可能形成巧克力囊肿。超声监测囊肿变化,小于5cm可服用短效避孕药抑制生长,大于5cm需腹腔镜剥除,反复发作者建议卵巢抑制治疗。
性兴奋会加剧经期原有的盆腔血管扩张,导致下腹坠胀感延长。热敷可缓解不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能减轻疼痛,严重充血者可服用桂枝茯苓胶囊活血化瘀。避免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
经血可能携带病原体,男性尿道接触后可能引发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尿急,需尿常规检查确认。轻症多饮水冲洗尿道,中段尿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用药,常见选择为左氧氟沙星、磷霉素。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阻断病原传播。
经期应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多摄入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和菠菜,适量饮用红糖姜茶温暖子宫。保持适度散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游泳等水下运动。每日更换卫生巾不超过4小时,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性生活建议避开经量高峰期。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分泌物或发热需及时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和HPV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