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需权衡利弊,可能引发激素紊乱、血栓风险增加、肝功能影响、代谢异常及月经失调等问题。
避孕药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波动或性欲下降。建议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必要时采用非激素避孕方式如避孕套、宫内节育器。
雌激素成分可能升高凝血因子浓度,吸烟者或35岁以上女性风险加倍。症状包括下肢肿痛、突发呼吸困难。可选择低剂量制剂如炔雌醇20μg,或改用单纯孕激素避孕药如炔诺酮。
药物代谢加重肝脏负担,尤其乙肝携带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每6个月需检查肝功能,替代方案包括铜T型节育器,严重肝病患者建议屏障避孕法。
部分患者出现糖耐量受损、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推荐每年检测血糖血脂,第三代孕激素如去氧孕烯对代谢影响较小,配合有氧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或闭经。可采用渐进式停药法,配合益母草胶囊调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5年,40岁后建议改用避孕贴或阴道环。
日常需增加深绿色蔬菜摄入补充叶酸,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肿。快走、游泳等运动每周3次可改善循环,服药期间禁止吸烟。出现严重头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停药就医,哺乳期女性应选择迷您避孕药。每年妇科检查应包括乳腺超声和宫颈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