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炎症、导致经血逆流、加重痛经、影响子宫内膜修复。
月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阴道内环境改变,同房时细菌容易侵入生殖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诱发阴道炎或盆腔炎。建议使用避孕套降低风险,出现异常分泌物需就医,抗生素治疗可选择头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经血是细菌培养基,性行为摩擦可能造成微小创面,增加子宫内膜炎风险。临床常见同房后下腹坠痛、发热症状,需超声检查确认。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严重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性高潮时子宫收缩可能推动经血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概率。有痛经加重、性交疼痛表现者应排查,腹腔镜是确诊金标准。短期可服用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长期需孕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
性刺激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发子宫痉挛性收缩。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药物选择包括萘普生、酮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中医推荐艾灸关元穴。避免经期后半段同房,此时子宫内膜脱落较多更易疼痛。
月经是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过程,同房机械刺激可能损伤基底层,影响下周期内膜增殖。建议经期完全结束后3天再同房,备孕女性更需注意。超声显示内膜薄时可补充维生素E,严重者需雌激素周期治疗。
经期应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避免盆浴。饮食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补充蛋白质促进修复。瑜伽猫式动作可缓解盆腔充血,禁止游泳或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需妇科检查,排除宫颈病变或黄体破裂等急症。日常建议记录月经周期,使用棉质透气卫生巾,每2小时更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