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可能造成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变化或异常出血,主要与激素干扰、服药时间及个体差异有关。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孕激素,会突然改变体内激素水平,导致排卵延迟或抑制。部分女性服药后月经提前或推迟1-2周,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逐渐恢复。建议记录月经周期,若超过45天未至需验孕。
药物可能引起子宫内膜异常脱落,表现为经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出血量超过日常月经1倍以上时需就医,必要时服用止血药如氨甲环酸,或通过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
约20%女性服药后3-7天出现褐色点滴出血,属于药物撤退性出血。持续超过10天需排除宫外孕,可做超声检查。少量出血期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使用卫生棉条。
激素波动可能加剧前列腺素分泌,引发剧烈痛经。可尝试布洛芬等止痛药,配合热敷下腹部。若伴随发热或异常分泌物,需排查盆腔炎。
一年内多次服用可能造成持续性月经失调,甚至卵巢功能抑制。建议每年使用不超过2次,频繁使用者需检测性激素六项,必要时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调整。
服药后建议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日常可选择短效避孕药替代紧急避孕,建立月经周期表监测变化。出现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下肢肿胀等血栓征兆时立即就医。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激素水平恢复,半年内计划怀孕者建议孕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