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黏液和子宫内膜环境实现避孕,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药物中的孕激素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阻止卵泡发育成熟。雌激素协同作用维持激素水平稳定,使卵巢处于静息状态。临床常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复合制剂。
孕激素促使宫颈黏液变稠形成网状结构,阻碍精子穿透。黏液量减少且pH值降低,削弱精子存活能力。这种变化在服药后24小时内生效,需每日定时服药维持效果。
外源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变薄,腺体发育不良,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持续用药期间子宫内膜呈蜕膜样改变,停药后出现撤退性出血模拟月经周期。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对此效果显著。
激素改变输卵管蠕动节律,加速或延迟卵子运输,干扰精卵相遇时机。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通过动态调整激素比例实现精准调控。
肝脏代谢使药物成分在24小时内血药浓度下降50%,需每日补充维持有效浓度。药物经肾脏排泄前会经历肠肝循环,部分成分被重吸收延长作用时间。
服用期间建议补充维生素B族和叶酸,避免葡萄柚影响药物代谢。配合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定期监测血压和肝功能。漏服需在12小时内补服,连续漏服2天应采取紧急避孕措施。停药后生育能力可快速恢复,但建议完成当前周期避免激素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