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免疫力下降及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引起。
阴道内菌群失衡时,厌氧菌或需氧菌过度繁殖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大肠杆菌等。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或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不洁性行为是淋球菌和衣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这些病原体可突破宫颈黏液屏障引发输卵管炎。确诊后需伴侣同治,推荐阿奇霉素单次顿服或多西环素连续服用7天。使用避孕套能降低80%的传播风险。
人工流产、刮宫术等可能破坏生殖道防御机制,手术器械携带病原体直接侵入盆腔。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配合益母草颗粒促进宫腔淤血排出。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术后1个月内避免盆浴。
长期压力、熬夜或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潜伏病原体重新活跃。调节免疫可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坚持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次,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
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能通过淋巴系统蔓延至盆腔。需优先处理原发病灶,盆腔症状明显时可热敷下腹部,服用蒲苓盆炎康颗粒缓解疼痛。慢性期采用超短波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棉条每4小时更换,穿纯棉透气内裤;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坚持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防御力,出现持续下腹坠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妇科检查。慢性盆腔炎患者可定期艾灸关元、气海穴位,每年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