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子宫健康需从炎症预防、经期护理、生活习惯、定期筛查和科学避孕五方面入手。
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易导致子宫环境恶化。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菌群平衡。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栓、保妇康栓等药物,慢性炎症建议结合红外线理疗。同房前后双方需做好清洁。
经血滞留可能引发子宫内膜感染。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夜间改用棉条或月经杯。痛经时可用暖水袋热敷下腹,血块多者可饮用益母草红糖水。经期禁止盆浴、游泳及剧烈运动。
久坐导致盆腔淤血影响子宫排毒功能。每天进行30分钟凯格尔运动或瑜伽蝴蝶式,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穿紧身裤压迫会阴部,内裤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
每年需做妇科超声和HPV筛查,及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肌瘤等病变。TCT检查能监测宫颈细胞异常,35岁以上建议每两年查一次激素六项。异常出血需立即就医排查内膜癌变。
多次人流会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可调节内膜厚度,避孕套能预防交叉感染。已生育者可考虑放置曼月乐环,其释放的孕激素能使内膜萎缩变薄。
日常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色蔬菜,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增强盆腔肌群力量。经期后三天用艾叶煮水熏蒸会阴部,睡眠时保持侧卧减少子宫压迫。出现持续异味、异常分泌物或腹痛症状时,需及时进行阴道镜和宫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