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停药后药效通常立即消失,需在停药后7天内采取其他避孕措施,具体与药物成分、代谢速度、服药周期、个体差异及后续避孕需求相关。
短效避孕药主要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停药后24-48小时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常见药物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其避孕作用依赖持续服药,漏服或停药即失去抑制排卵效果。建议停药当天开始使用避孕套等屏障法。
肝脏代谢能力影响药效维持时间。肝功能正常者停药3天后激素基本清除,但部分人群因CYP3A4酶活性差异可能延长至5天。吸烟、肥胖或服用抗癫痫药物者代谢更快,需更早启动替代避孕方案。
完整服用21天药物后,常规7天停药期已无避孕保护。若中途停药,如服药10天后中断,卵巢可能在3-5天内恢复排卵。记录末次服药日期有助于判断风险期。
约15%女性在停药后出现排卵延迟,但无法预测具体时间。基础体温监测或排卵试纸可辅助判断,但可靠性低于药物避孕。哺乳期女性停药后恢复排卵更快,需特别注意。
计划继续避孕者,推荐停药后直接衔接下一盒药物,或转用长效避孕针、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药仅适用于无保护性生活后72小时内,不可作为常规手段。
短效避孕药停药后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菠菜,促进激素代谢;避免剧烈运动减轻撤退性出血不适。停药3个月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规律作息有助于恢复。备孕者建议等待1-2次正常月经后再尝试受孕,确保子宫内膜充分修复。使用避孕套需全程规范操作,配合水基润滑剂降低破裂风险。出现持续异常出血或闭经超过3个月需就医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