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应避免同房,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引发不适或加重经期症状。
经期宫颈口微开,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同房易将细菌带入生殖道。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可能引发盆腔炎或子宫内膜炎。治疗需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环素。出现发热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医。
经期盆腔充血会使阴道敏感度下降,性兴奋可能加剧子宫收缩导致痛经加重。建议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缓解痉挛,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萘普生等镇痛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更需谨慎。
性行为中盆腔压力变化可能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入腹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已有内膜异位病灶者可能出现性交痛,需通过腹腔镜确诊,治疗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或GnRH-a类药物。
部分人误认为经期不会怀孕,但排卵周期不规律者仍存在受孕可能。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激素,经期服用可能扰乱月经周期。常规避孕建议使用避孕套,既能降低感染风险又可避孕。
经期激素波动可能导致性欲变化,部分女性会出现烦躁或疲劳感。伴侣应充分尊重意愿,可通过非插入式亲密行为维持情感连接。焦虑严重者可尝试正念冥想或心理咨询。
经期护理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1-2次,避免盆浴。饮食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适量进行瑜伽或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游泳或剧烈跑跳。出现经血量骤增、持续头痛或严重贫血症状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激素检查或超声评估。经期结束后3天内仍建议避免同房,等待生殖道环境完全恢复。